糜子种植技术
糜子选择地块
种植糜子的土壤要选择砂壤土或壤土为好,不宜种在粘质土壤上。
糜子种子选用优种
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土壤状况,选用抗旱、抗逆性较强、耐瘠薄的准旗大红糜子、大白糜子和当地优质红糜子等品种。
糜子茬口的选择及整地
糜子应避免重茬和迎茬种植,应选择保水、保肥、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地块,前茬为豆类最好。利用原垄播种,可以防旱保墒,抓全苗,从而保证糜子的产量。为了确保全苗苗旺,首先要秋季机械深翻地20一25厘米,做到“三九“天磙压地,春季耙蘑。以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,充分利用土壤的保墒能力达到保墒的效果。播种前要精细整地,达到田面平整、无坷垃、上虚下实。

糜子科学施肥
要想糜子获得高产,必须施足底肥,氮、磷、钾合理使用,满足糜子一生养分的需求。由于瘠薄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比较低实践证明,糜子获得高产,有机肥与合理的氮、磷、钾肥配合做底肥效果最好。一般亩施优质农家肥2000公斤,亩施尿素15公斤,亩施硫酸钾肥7公斤。
糜子田间管理
糜子幼芽顶土能力较弱,在出苗前如遇雨容易造成垄上土壤板结,形成硬盖,应及时采用镇压等农业措施疏松表土,破除硬盖,保证出苗整齐。如果发现出现缺苗断条情况,要及时进行田间补种。糜子出苗后,当幼苗长到3~5片叶时,用磙子压青苗l~2次,以促进根系发育,春季天气干旱,苗期应灌水1~2次,并且在拔节时每667m2追施尿素5~7kg。生育期内及时铲趟,要达到三铲三趟,做到细铲细趟,达到松土和除草的目的,以促进根系的生长发育。第一遍在出苗后苗高2cm以上时深趟,少上土,即趟蒙头土利于提高地温,兼有灭草的作用;第二遍在苗高10cm时,浅趟加厚培土,趟碰头土,结合铲趟进行田间间苗,一般由于糜子种子小,播种时为保全苗,播种量大,这时要及时进行间苗;中国农业网建议最后一遍在封垄前深趟上土,注意不要压苗,这样能起到防止倒伏,同时也能起到除草的效果。生长后期如果田间杂草比较大,要进行人工拔大草2~3次。
糜子适时收获
当糜子的籽粒有2/3以上成熟后,应及时收获,以造成免鸟食和自然灾害等损失。